菌盖褐橙色,凹陷,菌盖表面有模糊的向心环带,边缘内卷。短菌柄上有橙色凹陷斑覆盖。淡黄色菌肉厚实、易碎,渗出大量的黄橙红液体,但不会使菌肉变色。可食,但因食用后会使尿液变红,会让人吃后感觉不安。
松乳菇是湖北松滋山地的特产,湘鄂一带是其主要产区,是珍馐佳肴的常用配料。松乳菇,俗称雁来菌或者盎窝菌,因产于松林地,又名松菌。子实体一般为群生,常生春夏之交和秋末冬初,与马尾松形成菌根关系。松滋的山区和丘陵,马尾松林分布辽阔,气候湿润,适宜松乳菇生长,以长江南岸松滋口和杨林市镇官桥村一带的松林地产量最多,品质最好。年产10万斤左右,一部分就地销售,一部分制成罐头,远销外地。
蘑菇分类
- 中文学名:松乳菇
- 拉丁学名:Agaricus deliciosus
- 别称:松树蘑,松菌,嘎吱蘑
- 二名法:Lactarius deliciosus
- 界:真菌界
- 门:担子菌门
- 亚门:伞菌亚门
- 纲:伞菌纲
- 亚纲:伞菌亚纲
- 目:红菇目
- 科:红菇科
- 属:乳菇属
- 种:松乳菇
- 分布区域:广泛分布于亚热带松林地
形态特征
子实体中等至大型,菌盖直径4-10(15)cm,扁半球形,中央粘状,伸后下凹,边缘最初内卷,后平展,湿时粘,无毛,虾仁色,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, 喜生于松树丛中,有或没有颜色较明显的环带,花纹酷似松树的年轮。后色变淡,伤后变绿色,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。菌肉初带白色,后变胡萝卜黄色。乳汁量少,桔红色,最后变绿色,菌褶与菌盖同色,稍密,近柄处分叉,褶间具横脉,直生或稍延生,伤后或老后变绿色。菌柄 长2-5cm,粗0.7-2cm,近圆柱形并向基部渐细,有时具暗橙色凹窝,色同菌褶或更浅,伤后变绿色,内部松软后变中空,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,后变暗红色
生长环境
(1)植被 在湘西北松乳菇主要发生于以松属植物为主的针叶林(马尾松针叶林,或湿地松与火炬松混合林)地上,或针叶、阔叶混交林地上。其植被的组成,乔木层主要为马尾松,其次为麻栋、板栗等;灌木层主要为油茶、金樱子、小果蔷佑、火棘、马桑、杜鹃,还间有茅栗、盐肤木、小松树等;草木层!要有白茅、黄茅、樟茅、狗芽根等禾本科植物,还间有少量芒健、海金沙及苔醉植物等。
马尾松林下,若油茶、金樱子、马桑等灌木林少、稀疏,松乳菇发生量大;若无灌丛林及草木层,或灌丛林、草木层太密、荫蔽度过大,松乳菇不发生或极少发生。松龄较小或老松林中,松乳菇极少发生或不发生。
(2)土壤 松乳菇发生地的土壤有黄壤、山地黄壤、石灰土、山地黄棕壤及紫色土等,其中尤以枯枝落叶层较厚,有机质较丰富的黄壤,紫色土发生量最多,生长也最好。
(3)气候 松乳菇对湿度要求较大,一般野生情况多生于我国梅雨季节或夏秋之际多雨时节。
主要价值
松乳菇是一种珍贵的真菌,营养价值很高,富含粗蛋白,粗脂肪、粗纤维、多种氨基酸、不饱和脂肪酸,核酸衍生物,还含有维生素B1、B2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PP等元素,不仅味道鲜美可口,还具有药用价值,能强身、益肠胃、止痛、理气化痰、驱虫及治疗糖尿病、抗癌等特殊功效,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。每百克中含粗蛋白19.3克,脂肪6.8克,碳水化合物35.5克,纤维32.4克,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。菇圆肉厚,质嫩味鲜,香气浓郁,十分爽口。用来炒肉片,风味极佳,用以氽汤,其鲜无比,制成菌油,另有味道,荤炒素制两皆相宜。松乳菇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,被誉为“菌中王子”。 听当地人说,松乳菇以十月中上旬采集的肉质最肥厚,更具口感,特别的浓香,极润滑清爽。
此菇因系菌根菌,在人工培育下尚难形成子实体。松滋科学试验站对松乳菇进行驯化培育研究,并分离制成了纯菌,试验结果的报告文章分别发表于上海《食用菌》和湖北《农业科学》杂志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