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中文学名:灰树花
- 别称:贝叶多孔菌、栗子蘑、莲花菌、叶状奇果菌、千佛菌、云蕈、舞茸
- 界:真菌界
- 门:真菌门
- 亚门:担子菌亚门
- 纲:层菌纲
- 亚纲:同担子菌亚纲
- 目:非褶菌目
- 科:多孔菌科
- 属:树花属
- 种:灰树花
- 分布区域:浙江、河北、四川、云南、福建等
灰树花的形态特征:
子实体肉质,菌柄短,有珊瑚状分枝,末端长有扇形到匙形菌盖,丛生,大的有3、4公斤重,40-60厘米宽,菌盖直径2-7厘米,灰色到浅褐色,表面长有细毛,老化后变光滑,具有反射性的条纹,边缘比较薄,内卷,菌肉是白色的,厚2-7毫米,菌管长度1-4毫米,管孔延生,白色到淡黄色,管口呈多角形,平均每毫米有1-3个,孢子是无色的,光滑的,卵圆形到椭圆形,菌丝壁比较薄,有分支和横隔,没有锁状联合。
灰树花在恶劣环境下形成菌核,形状不规则,长块状,表面不平整,棕褐色,坚硬,横截面外3-8毫米呈棕褐色,半木质化,内部白色,子实体从之前的菌核的前端长出来,灰树花是一种中温、喜氧、喜光的木腐真菌,夏秋季发生在壳斗科和阔叶树如橡树、板栗、栲属和青冈的树桩或根上,导致心材变白腐烂,木质部成为灰树花的主要营养来源,灰树花在海拔800米、日降雨量200毫米的年份生长的比较好。
灰树花的营养组成:
灰树花富含营养,经过科学检测表明,每100克干灰树花含有25.2克蛋白质(包括18.68克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,其中必需的碱性氨基酸占45.5%),3.2克脂肪,33.7克膳食纤维,21.4克碳水化合物和5.1克灰分,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,比如钾、磷、铁、锌、钙、铜、硒和铬富含维生素,灰树花中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高于金针菇中赖氨酸(1.024%)和精氨酸(1.231%)含量,与鲜味相关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,被誉为“食用菌之王”和“华北人参”。